小精油大療效?芳療經濟市場規?;蜻_2400億,專家:亟待科普
芳療知識的缺乏易使消費者陷入療效夸大的漩渦
六年前,王瑩(化名)使用精油治愈了女兒濕疹,自此成為芳香療法的擁躉,精油已是她的日常必需品。
1926年,法國化學家蓋得佛斯從臨床醫療中發現芳香精油的作用,首創“芳香療法(Aromatherapy)”。CBNData發布的《2021芳療消費趨勢白皮書》(下稱《白皮書》)顯示,芳香療法簡稱芳療,指將具有芳香氣味的植物,取其具有療效的香氣及其他物質經過提煉萃取制成適當的劑型,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止疾病、改善身心不調狀況、促進健康與美容的自然療法。
近年,解壓療愈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,芳療產品開始走向大眾。
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,從歐美市場經驗看來,芳療產品一般占化妝品市場30%左右份額,中國芳療產品份額在2019年僅約為1%?;?024年中國化妝品行業8000億元產值的預測,按30%計算,芳療產品行業產值規模將達2400億元。
市場前景廣闊,但大眾消費者對芳療了解尚不充分,疊加監管不到位,芳療產業目前仍呈野蠻、無序發展階段。
“一方面要培養芳療領域的專業人才,另一方面要普及芳療科學知識?!?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、ITEC(國際療法考試委員會)中國芳香療法研究院院長、皮膚科主任醫師繆曉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今年,《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》和相關配套制度的實施出臺、化妝品新注冊備案平臺的同步啟用,開啟了化妝品制度化、法制化、規范化管理的新時代?!?/p>
(圖片來源/視覺中國)
標準存空白
王瑩能準確無誤地說出每種精油的使用方法和效果。在她眼中,一瓶15毫升的精油儼然成為無所不能的“神藥”。
她樂于對外分享精油奇效:檸檬精油滴與水口服,可補充維生素;檀香精油,對抗發炎、腫瘤或者肌膚修復都有很好效果,還能鎮定安神。
王瑩推薦的精油產品來自美國精油品牌多特瑞。多特瑞在官網強調,通過來源、萃取、檢測、應用等四道關卡,確保產品達到CPTG標準。CPTG標準是由多特瑞科研團隊獨創,并非行業標準。
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多特瑞官方客服熱線,對方稱從官方渠道購買的產品,并在瓶身標識有“食品添加劑”字樣,即可口服,用量據自身感覺添加。對方還強調,精油產品不能代替藥品,只能起輔助作用。
多特瑞精油產品的流行,是芳療產品進入大眾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。
芳香療法涌現出法系、德系、英系和美系等多個派系。21世紀之初,芳療進入我國后尋求與中醫結合,開啟本土化進程。據《白皮書》,目前,芳療產品類型眾多,包括芳療護膚品、單方精油、復方精油、手工皂/精油皂、純露/花水等。其中,單方精油是芳療產品矩陣中最為原始的形態,成為大量高階玩家的心頭好。
不過,不同的芳療體系對待精油的態度可謂有天壤之別。
在法國,醫療性芳香療法是在醫生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,精油的應用被當作是正規醫療的一個特殊部分,只有醫生才能合法地使用芳香療法??姇越榻B,法系醫療性芳療使用的是科學的方法,強調的是對疾病的治療效果。精油的使用既要征求病人的意見,也要看化驗的結果。精油既有外用也有口服,還包括肛門栓劑等使用方式。
而在英國和大多數英語國家,使用精油的方式則是整體芳香療法。這種療法結合芳香芳療和按摩,并由有資質的芳療師來實施,強調不僅幫助患者改善身體癥狀,還重視對患者精神和情感上的幫助。
“在整體芳香療法中,強調精油的低濃度使用,使用的方式幾乎全部是外用,嚴格執行不口服原則?!笨姇詫r代周報記者補充說明道。
反觀國內,目前對精油分類尚未有統一標準??姇愿嬖V時代周報記者,比如橄欖油既是可用于芳療的精油,又是可食用的植物油。精油產品標注有“食品添加劑”字樣,且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審批,可在市場上流通,雖表明這些產品是被允許在食品中添加的,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口服。
“‘精油產品’和‘精油’是不同的概念,前者范圍更大,包括含有精油成分的配方產品。此外,在中國化妝品原料數據庫中,部分精油也以產品原料的名稱出現?!笨姇苑Q。
(圖片來源/視覺中國)
知識待普及
芳療研究體系的日臻成熟,龐大的市場需求成為芳療品牌發展的契機,國內外芳療品牌開始進入大眾消費市場。目前,國際芳療市場仍以歐洲品牌為主,常見的有德國Oshadhi、法國Florihana、英國AA Skincare等。
中國本土芳療品牌雖起步較晚,但逐本、阿芙精油、宿系之源等品牌也紛紛憑借各自的優勢跑馬圈地,在早期通過精油、純露類產品打開市場后,其業務觸角逐漸延伸至護膚品、個護線。
另一方面,在芳療概念的基礎上,也衍生出了一批以植物萃取為產品關鍵點的泛芳療護膚品牌,比如歐舒丹、馥蕾詩等。
《白皮書》顯示,2019-2021年,芳療品類的消費人數增長是美容護膚品類整體的1.4倍。隨著芳療消費的深入發展,其應用場景也愈發多元,除了傳統的SPA館、中醫理療館等場景外,星級酒店和居家體驗也成為消費者體驗芳療的選擇之一。
在大眾消費者眼中,芳療產品依舊是個新鮮事物?!栋灼凤@示,僅有25%的消費者體驗過芳療,并且使用芳療的頻率較低,每月不到3次。
芳療知識的缺乏也容易使消費者陷入療效夸大的漩渦。
“很多癥狀能夠自我緩解和自愈,甚至會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。精油對疾病是否有療效,只有根據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,在特定的GCP(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)基地,通過嚴格的方案設計、組織實施、監查記錄,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,才能得出結論?!笨姇詫r代周報記者說,“作為醫學工作者,我們希望通過科普改變大眾對芳療的誤解和認知偏差?!?nbsp;
上海中醫藥大學已研制出一款含有中藥植物金銀花精油的無火擴香,用于環境凈化,并將在附屬醫院和社區中進行推廣使用?!爸挥新勥^多種不含香精香料的精油產品,才能不斷積累如何辨識植物精油和香精香料的能力,而這些分辨能力是很難單從知識上去獲取的?!笨姇哉f。
繆曉透露,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兩位主任醫師共同主編的《中醫芳療的應用指南》一書即將出版,該書籍定位為科普而非學科教材,“希望通過閱讀,讓更多民眾了解芳香療法的基礎知識,學習和掌握中醫芳療的生活應用,這比授課和講座更高效”。
國內芳療市場方興未艾,行業標準仍是空白,這也滋生了產品真假優劣難辨、虛假宣傳、從業者不專業等問題,行業亂象亟待規范。
2021年5月,上海中醫藥大學獲得ITEC頒發的授權證書,標志著上海中醫藥大學“中國芳香療法研究院”成為中國首個被ITEC認可的,可開展芳香療法研究、開展芳香療法從業人員和師資人才教育培養及職業培訓的專業基地。
今年是化妝品新法規的實施元年。在《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》頒布之后,《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》、《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》以及《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》等配套法規落地,新注冊備案平臺也同步啟用,其中特別突出了對化妝品產品功效宣稱的科學依據要求。
舉例來說,如一個化妝品宣稱有“防脫發”功效,該化妝品注冊人、備案人就必須將該產品防脫發的人體功效評價試驗的摘要,上傳至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定的專門網站,并對摘要的科學性、真實性、可靠性和可追溯性負責。
“新規出臺,是行業的一聲驚雷,更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、推動社會共治和化妝品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然進步?!笨姇韵驎r代周報記者指出。
本網站上的內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片及音視頻),除轉載外,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:chiding@time-weekly.com